這是本文件的舊版!
OSPF
OSPF(Open Shortest Path First)路由協定是由IETF機構發展出來的。當初RIP路由協定設計單一路徑最多只有15個Hop節點,無法使用在大型
網路環境當中,因而發展出沒有節點限制的OSPF路由協定。
階層式OSPF網路
OSPF協定定義中,將一個自治系統(Autonomous System;AS)劃分成好幾個區域(Area),根據Router在相應的區域內作用,可以將OSPF Router
作以下分類:
內部路由器
區域邊界路由器(ABR,Area Border Router)
自治系統邊界路由器(ASBR,Autonomous System Border Router)
Link status要點
OSPF之所以沒有Hop節點限制,它是使用Link Status(鏈路狀態)演算法來建立及維護路由表資訊。以下有順序列出要點:
OSPF會使用LSA(Link Status Advertisement)封包方式與其他路由器設備交換資訊。
在同一個Area發布LSA封包給相鄰Router,以更新Router自己的鏈路狀態資料庫(Topological Database)。
OSPF路由更新方式,只會傳送與它相鄰關係(Adjacency)的Router
以Multicast群播方式更新路由鏈結狀態資訊。
在(Ethernet,TokenRing,FDDI)網路環境下,要進行委任路由(DR)及備份委任路由(BDR)選擇,但點對點(point to point Link)並不需要進行DR及BDR選擇。
DR傳LSA給相鄰Router,是用224.0.0.5位址;相反地,相鄰Router傳送LSA封包給DR是用224.0.0.6位置。
OSPF協定會週期性發送Hello封包建立及維護緊鄰關係(除了Hello封包外,還需要相同區域ID[Area ID,OSPF最少要有一個Area 0],Hello與Dead 間隔,加密驗證)。
鏈路狀態改變示意圖
參考資料